李大大简要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他指出,中国经济已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下一步发展根本上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我们利用外资总的政策不会改变,将继续放宽外资准入,提供更多便利。欢迎各国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来华投资兴业,抢抓先机,积极参与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彭冰说,非法集资的18luck新利网下载最新一旦爆发,往往已出现兑付困难,投资者的资金很难收回。《意见》将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的重点放在防范上,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可吸入颗粒物是甘肃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去年甘肃就是全国未完成该项大气污染物年度治理目标的省份之一。今年一季度,甘肃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又是全国8个同比不降反升的省份之一,上升幅度超过26%,排在全国首位。北京100亿元18luck新利网下载最新专项资金存在“先有钱再找事”等问题
为落实全国“打黄扫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会同上海市“打黄扫非”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召开了落实专项行动工作会议。解放网、东方网等新闻网站,土豆网、PPTV等商业网站共30余家参加会议。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席大大登上停泊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的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慰问船员和科考人员,并考察科考船。 活动结束后,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领队袁绍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席大大主席叮嘱大家要保重身体。习主席的关怀不仅让大家倍受鼓舞,也一定会让远在万里之外我们的亲属心里感到暖意融融。” 虽然相隔重洋,亲人们与船员和科考人员心心相系,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今年59岁的汪18luck新利网下载最新,是我国1984年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临近退休的他此次作为科考队副领队再赴南极。习主席在了解到汪海浪和另一名老队员参与过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后,特意向他们致以问候并握手。 汪海浪的妻子张旭萍说:“老汪为极地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习主席和他握手问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30多年来,汪海浪夫妇的确为极地科考事业付出了很多。张旭萍回忆说,1984年在码头上送他出发后,回到家抱着儿子哭了好长时间。当时国家是第一次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条件不好,作为亲属,感觉仿佛生离死别,心里不知道有多担心。 “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出海,我一个人既当妈又当爹,既要忙着工作又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眼泪。”张旭萍说,“我们极地人的家属最怕逢年过节,看着别人家团团圆圆,我们总感到更加孤独。” “和海浪在一起,我感到特别踏实、安全,希望他这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顺利,平安归来。我们两个人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弥补年轻时的遗憾。”张旭萍说。 作为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领队的袁绍宏又出海了。他和妻子只能通过书信互诉衷肠。嫁给“极地人”就意味着一家人聚少离多,意味着一个人要挑起全部的家庭重担,意味着逢年过节形只影单。 袁绍宏的妻子杨海若说,尽管结婚前已经做了很多思想准备,但还是没想到,结婚十多年,丈夫回到家的时间远远少于在海上的日子。回想起一个人走过的路、扛过的艰辛,她忍不住哽咽了。 “每当看着绍宏的来信,我都深刻地感到老袁是用生命守护着极地事业的男子汉,这样对事业执着、用心的人,也一定会对家庭尽心负责,一定会对我们的感情不离不弃。”杨海若说。 23岁的汪燕敏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读研究生,这是她第一次登上“雪龙”号。在考察过程中,汪燕敏向席大大主席介绍了生物实验过程。活动结束后,汪燕敏用微信和家人取得了联系,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的父亲汪歆凌给女儿点赞,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汪燕敏的父亲汪歆凌家住青海。这个直率的西北汉子,给女儿的南极科考之行写下了深情寄语: 你能成为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我们由衷替你感到高兴,你是爸妈的骄傲。极地科考是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光荣事业,对国家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你要珍惜这次南极科考的机会,弘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精神。此次远航历经五月之余,航程几万海里,希望你要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注意安全,积极配合领导和同事,安全、顺利、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任务目标,为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罡出发前一天晚上,女儿在梦中呼喊着爸爸,这是她第一次做梦喊爸爸。虽然孩子才3岁,还不能理解爸爸要去的地方有多远,但她清楚的是可能要有一段时间看不见爸爸了。”随船医生黄罡的妻子陈曦,讲述着孩子的依依不舍。 黄罡是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安顿好自己的病人,准备随船出行。在极地环境下可能会遇见哪些状况,黄罡专门咨询了之前去过的医生朋友并查看很多资料。除了船上携带的药品外,他还准备了一些应急药物。 同为军医的陈曦说:“希望他在照顾好别人的同时,也能关照好自己,能够参与到极地科考当中,我为你感到光荣。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因为穿着军装就必须做到。”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5岁的研究人员罗光富为即将踏上南极大陆兴奋不已。而远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父亲罗大亮为儿子揪着心。 “当知道他要去南极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没概念。然后听人说那是一个非常冷的地方,比东北还冷,当时心就悬起来了,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后来孩子跟我说那边各方面条件都好,是在做科学考察,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从新闻上也看到了,我的心也就放下了。”罗大亮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儿子的爱。 “为国家做事就得踏踏实实,真正做出好成绩来。”罗大亮说,“我知道他们那边工作忙,打电话也不太方便,希望孩子如果有机会能多给我们打几个电话,也好让我们更放心。” “我丈夫李志刚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工程师,有幸参加了3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李志刚的妻子刘新清虽然没去过南极,但对那里并不陌生。 刘新清回忆着送丈夫出发时的情景:“80多岁的老母亲今年送他启程,眼睛里一直含着泪,要等1年多才能见到儿子。科考船启航那天,我们全家人都看了电视新闻,总想从镜头画面中找到他的身影。我的QQ和微信每天都挂着,以便能随时接收到他的信息。我每天写日记,等他回来一起共同分享。”刘新清说。 “他能为国家南极事业出一份力,是很光荣的事。我们为他骄傲和自豪,会全力以赴支持他的工作。”刘新清希望,丈夫和队友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圆满完成这次科考任务。 23岁的张弛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工作人员,是船上的气象员,为大船绕开海上风暴,指明航道。“作为参加工作才1年的年轻人,张弛是去学习和锻炼的,这是他人生一次宝贵的机遇。”张弛的母亲郑洁雯说,“孩子从小就喜欢江河湖海,高考时报考的都是与水有关的专业,海洋、水利两个专业就是他的最爱,最终还是跟海洋走到了一起。” 儿行千里母担忧。“走之前,我也不知道张弛出远海会不会晕船,我担心他在这样一个岗位,要确保船的航行当中不被气候因素影响,如果晕船太厉害的话,完成不了工作可怎么办!”让郑洁雯感到欣慰的是,张弛在发给她的邮件当中写道,“妈妈,放心吧!我就是偶尔会晕船,但很快就过去了,在船上吃得好、住得好、队员之间也很和谐。”
2023-06-05
编辑丨王迪
来自: 18luck新利网下载最新